添加日期:2019年12月17日 阅读:3679
维生素 K1注射液可用于维生素 K1缺乏症、凝血酶原过低症、新生儿出血症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所致的体内维生素 K 缺乏。由于近年发现其还具有松弛胃肠、泌尿道、胆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还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和剧烈咳嗽的治疗[1]。随着维生素 K1注射液应用的增加,关于其不良反应(ADR)的相关研究报道也逐渐增多[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该中心 2007 - 2017 年使用维生素 K1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包括99例病例报告,分析了维生素 K1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评估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以及说明书安全性信息所涉及的严重ADR。
一、超剂量用药增加用药风险
超剂量使用维生素 K1注射液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与文献报道一致[3]。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规定药物剂量为:单次 10 mg,24 h内总量不超过40mg。预防新生儿出血时可于分娩前12 ~ 24 h 给母亲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2~5mg。也可在新生儿出生后肌内或皮下注射 0.5 ~ 1 mg,8 h后可重复。
但总结99例报告病例中44例患者单次给药剂量大于10mg,并且其中3例为在分娩前给孕妇静脉滴注 30 mg,44 例报告中 6 例患者发生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其中 1 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以上数据提示临床存在超说明书剂量用药现象,并且可能造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增加临床用药风险[4]。
二、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有关
常规情况下,维生素 K1注射液为常规皮下注射给药,重症患者静脉注射时需控制给药速度,不应超过 1 mg/min[5]。但9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80例患者采取静脉滴注给药,其中12例患者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杨国辉等[6]研究显示维生素 K1注射液致过敏反应与给药途径和患者过敏史明显相关。肌内注射者过敏性休克发生率较低,而静脉滴注者过敏性休克发生率可达肌内注射者的 5 倍。
有药物过敏史者,特别是曾经发生过维生素 K1过敏反应者,使用维生素 K1注射液时更易发生过敏性休克。赖家骏等[7]报道1例患者**肌内注射维生素 K1后发生皮疹,3 个月后静脉滴注维生素 K1发生了意识丧失、呼吸心搏骤停的严重过敏反应;王香云等[8]提出维生素 K1注射液不良反应可能与给药途径有关。
三、ADR与超适应证用药有关
维生素 K1注射液说明书中适应证为维生素 K 缺乏引起的出血,香豆素类、水杨酸钠等所致的低凝血酶原血症和新生儿出血,以及长期应用广谱抗菌药物或肠道灭菌药致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生素 K 减少或缺乏。但此次纳入研究的99份不良反应报告病例中,完全符合说明书适应证病例共67份,其他32份均存在超适应证用药,其中无适应证用药目的包括保肝、感染、胆囊结石及胆囊炎、盆腔炎等慢性炎症疾病,分析可能与临床医师用药习惯,以及用药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有关。
如近年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维生素K具有松弛胃肠、泌尿道、胆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临床还广泛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喉炎和剧烈咳嗽的治疗[1]等。这些应用在新的药品说明书更换之前都属于于超说明书用药。
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常规用药,临床医师应全面评估病情后严格按剂量按临床指征用药,同时,考虑超适应证用药也是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临床医生在进行超适应症用药时一定要慎之慎,并一定要按相关规定完成相关文件程序,以免给后续的医疗纠纷处理带来麻烦。
文章来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
【适用范围】用于缓解颈、肩、腰、腿及闭合性软组织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人群的物理冷敷。【使用方法】外用。将本品适量直接涂抹于不适部位,轻轻按摩2-3分钟,每日2-3次。